探寻家乡文化,传承历史记忆 | 小学部少先队实践活动
“一座老建筑、一首家乡童谣、一件传统手艺,都是历史的密码。”
为引导少先队员厚植家国情怀,枫华小学部大队部组织开展了“探寻家乡文化,传承历史记忆”主题实践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参观元荡小馆,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区域发展历程,我们用脚步丈量家乡热土,用童心对话历史故事,在文化寻访中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实践课!
元荡小馆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汾湖高新区 ,沪苏交界的鼋荡湖畔。小馆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是综合展览区,展示了从远古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元荡各阶段历史,同时还展示了江浙沪地区的民俗风情。



当天,少先队员们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抵达元荡小馆。在专业讲解人员的带领下,队友们先后参观了序厅・吴越归处梦江南、水韵・四围春水润吴青展区、乡思・秋风斜日鲈鱼乡展厅以及绿景・滨水人居新生态展厅。




通过展板、图文资料等形式,了解鼋荡地区从远古到五代十国再到新中国成立的发展脉络,以及吴越文化在此交融的独特魅力,让队员们对鼋荡湖的历史有宏观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队员们的参观体验,大队部辅导员沈丹恬老师现场教唱有600年历史的芦墟山歌!队员们学得有模有样,并在实物与旋律的奇妙化学反应中,逐渐理解山歌不是"唱出来的古诗",而是祖辈们"活出来的日子"。

参观结束后,全体队员在元荡小馆内的休息区域集合。每位队员以此分享了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收获与感受,分享印象最深刻的展品、文化故事等,以及对家乡文化传承的想法。




离开元荡小馆后,孩子们坐在元荡生态区无人驾驶巴士上,欣赏着湿地的醉人风光,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穿越’——不仅是跨越了空间,更是穿越到了未来。

小学部大队辅导员沈老师表示:所谓历史记忆的传承,从来不是沉重的责任传递,而是一代代人用好奇心和创造力编织的永恒对话。活动结束后,大队部会鼓励队员以本次参观为灵感,进行文化作品创作。作品内容围绕家乡文化特色、元荡小馆参观感受等。学校将选取优秀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览,营造浓厚的家乡文化学习氛围。
这场浸润式的实践活动证明:当孩子们亲手触碰过历史的温度,文化自信的种子便会自然生长。元荡湖的碧波里,正倒映着红领巾们守护的文脉星光……


